一、CTA的应用技术
1.1成像范围的选择CTA的成像范围取决于所要观察的解剖部位以及所要解决的临床诊断问题。先在预先设定好成像范围进行轴位扫描,以此来确定CTA的起点和终点,然而就诊断而言,CTA所覆盖的范围愈大愈好。为了能更好地反应病变的部位和提高临床诊断率,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
1.2成像参数的选择螺旋CT的扫描体积(V)=扫描层厚(SW)×螺距(pitch)×连续扫描时间(ST)[3],因此层厚和螺距是选择的两个重要参数。螺距为球管旋转360°时床动的距离与准直器宽度之比。扫描层厚愈大,同一扫描时间内的覆盖容积越大,但是空间分辨率却下降;扫描层厚愈小,空间分辨率越高,同一扫描时间内的覆盖容积越小。
1.3对比剂的运用静脉对比剂的恰当使用是CTA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要控制给药速度、药量以及从开始给药到扫描的延迟时间,高压注射器是必备的设备。要使靶血管在扫描时处于优先佳强化状态,无关静脉和实质器官对靶血管的影响降到优先小程度,关键是bolus强化过程要同受检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匹配。由于个体差异,必须先测定循环时间,由于根据心率和(或)血压以及不同对比剂推算的近似值很不精确,可使约40%的血管达不到优先佳强化。
1.4扫描后的原始数据的计算机后处理(CTA的重建)扫描完毕后,把原始数据送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CTA的后处理,为了降低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提高细小血管的检出率,并使三维图像更加平滑,要将扫描数据以33%的重叠重建成横断图像。通过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模式获得容积数据,经过三维工作站可将原始数据进行多种方式的重建(MIP,SSD,VR,CPR),血管可在任何水平和方向上重建。
二、CTA的临床应用
2.1腹部:(1)腹主动脉:CTA适用于腹主动脉的动脉瘤的术前评价,它可以确定动脉瘤的大小以及累及的范围,受累的动脉分支以及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CTA可以做不同角度的投影,故对于观察肾旁及肾上动脉瘤的瘤颈以及与周围的复杂关系优于常规血管造影。对于主动脉夹层,可勾画出主动脉分支的受累和假腔对真腔的压迫。
(2)肠系膜动脉:CTA在显示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方面已被常规血管造影所证实,还可清楚显示其侧支旁路血管。
(3)肾动脉:CTA能准确检出并显示肾动脉的狭窄部位,且其狭窄分级与常规血管造影基本相符,在重建方法上MIP优于SSD。肾动脉狭窄后的扩张,造影后肾脏大小和密度的异常增加CTA的特异性,这充分说明血管狭窄以大于70%,并已产生有意义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4)血管内金属支架:CTA可很好地显示血管内支架及其移植物。MIP-CTA能观察支架与主动脉分支血管的关系,但是无法显示支架的内腔,其原因为内腔被金属支架的高密度所掩盖而模糊不清。用SSD-CTA观察金属支架受到限制,SSD只能显示被支架撑粗的血管外形。斜(曲)面断层像可从支架长轴作断层,故被认为是评价金属支架内部情况,有无内壁增生和支架变形的很有价值的方法。同常规血管造影相比,CTA能更清晰的显示支架移植物的脱落、移植物周围对比剂的泄露。
VR技术以域值技术为基础,计算机将选定域值范围内的体素重构成图像。当有钙化和骨质影响时,VR不能满意显示血管,如血管钙化,其周围的狭窄显示不满意,骨质密度较高,在骨质与血管接近的部位,如颅底周围的颈内动脉,横突孔周围的椎动脉,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骨质与血管不能分离,相应部位的血管显示受影响。VR技术另一个局限性是与重建者的技术有关,域值选择不当,会删除小血管,夸大血管狭窄程度或明显狭窄的血管显示不满意。
上一篇:李宝来:癫病发作的急救